立冬時節,寒意漸濃,但漢臺區老君鎮拐拐村的大健康富硒魔芋食品產業園里,卻是一派蒸騰的熱乎氣。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嶄新的生產線正全速運轉,一顆顆帶著山野泥土氣的魔芋經過精深加工,轉眼就成了即將發往全國的網紅休閑食品。誰能想到,這座滿眼現代化的產業園,從初次洽談到正式投產,僅用了6個月。
“這速度,是政企同心擰成一股繩擰出來的。”漢臺區經濟貿易局副局長謝韜回憶起項目引進的過程,至今仍難掩激動。
今年1月,漢臺區政府在產業調研中敏銳捕捉到一條關鍵線索:安康市明富魔芋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產能突飛猛進,正急著找新址擴產。
線索就是“軍令狀”,漢臺區立刻開啟“追項目”模式——1月11日、2月6日,區級分管領導兩次帶隊直奔企業實地考察,帶著誠意與方案現場對接。
為了讓企業“來得放心、建得順利、投得快速”,漢臺區火速成立大健康富硒食品產業園項目工作專班,打破以往單一分管的壁壘,審批、建設、生產、配套全鏈條推進。
“專班就是企業的‘管家’,從前期手續辦理到工地水電保障,從設備進場協調到員工招聘對接,專班全程跟蹤服務。”謝韜說,正是這種全鏈條閉環服務,創造了1月對接、3月組建專班、4月專班運行、7月投產的“漢臺速度”。
走進產業園,1萬平方米的車間寬敞明亮,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配套建設的冷庫、污水處理設施一應俱全。
“項目總投資9900萬元,4月開工建設,7月就實現投產,這樣的建設效率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產業園副總經理周益斌指著生產線介紹,目前園區已建成4條富硒魔芋食品加工生產線,不僅與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知名企業達成合作,自創品牌“魔小愛”的近10款產品也已陸續上線,剛一上市就收獲不少訂單。
“魔芋不僅是山間的‘金疙瘩’,更是健康的‘綠色引擎’。”周益斌算了一筆賬:全面投產后,企業年產值將達4.4億元,新增稅收2600萬元,拉動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提升3個百分點。更帶動600余個就業崗位,讓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端穩“飯碗”。
這顆魔芋的“能量”,還不止于車間。“我們盤活了閑置的廠房和辦公樓,讓‘沉睡資產’重新煥發生機。”老君鎮鎮長朱建敏介紹,產業園規劃好了全鏈條布局,以加工廠為核心,上游延伸至魔芋種植帶動農業增收,中游食品加工構建標準化、智能化生產體系,下游拓展至服務配套促進三產提效,實現產業增效與農民增收雙贏。
從一顆魔芋到全產業鏈,從閑置廠房到億元產值,這座扎根秦巴山區的富硒魔芋產業園,正憑著一股政企同心的闖勁、全鏈布局的巧勁、助農增收的實勁,向著百億級綠色產業集群的目標,穩穩邁進。
記者手記:
踏訪產業園時,初冬的寒風與車間的熱浪形成鮮明對比,這抹“熱”不僅來自機器運轉的溫度,更源于產業勃興的活力。6個月的“蝶變”背后,是漢臺區“聞風而動”的招商敏銳度,是專班“貼身服務”的務實擔當,更是“鏈式思維”的精準布局。每個細節都在訴說:當政府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當產業鏈條有機串聯田間地頭,沉睡的資源就能蝶變為振興的引擎。這顆曾經“養在深閨”的山間疙瘩,正在現代化產業鏈的淬煉中,迸發出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