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曉菲)國慶假期,漢臺區七里街道金華村的睿智都市農業園區內,歡聲笑語不斷。大棚里,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穿梭采摘,體驗勞作樂趣;田園間,游客們駐足拍照,享受鄉間的寧靜愜意。
這片距離城區僅數公里的土地,如今已成為漢臺城郊農業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漢臺區立足區位優勢,以綠色生態為底色,以農旅融合為路徑,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農業,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金華村,村企聯合打造的農旅研學融合產業示范園頗具代表性。園區內,大棚種養采摘區、親子農耕區、休閑餐飲區等功能區塊錯落有致,形成了“現代農業+研學體驗+田園觀光”的完整產業鏈。“我們采用‘魚菜共生’數字化生態系統,實現了節水節地、生態循環,蔬菜和魚的品質都大幅提升。”園區負責人張漢春介紹,該模式使畝均產出效益、產出量比傳統大棚平均提高了30%。
科技賦能正成為漢臺城郊農業提質增效的新引擎。全區已建成智慧蔬菜育苗中心2個,智慧設施漁業養殖規模達3.3萬立方米,更成為陜南首家省級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從水肥一體化到溫室智能調控,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讓農業生產煥發現代化氣息。
以“千萬工程”示范村和農業園區為節點,漢臺區精心打造了7條精品休閑觀光路線,將分散的鄉景、鄉園、鄉味串聯成珠。這些線路年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帶動8萬余名農民共享“農旅融合”紅利。
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7元,增速7.1%,增速快于城鎮1.4個百分點。亮眼成績的背后,是“一區三帶五板塊”城郊農業產業體系的持續發力,更是城鄉融合、農旅互動發展模式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