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文清 李澤偉)“以前小區路面坑洼,下雨天出門得蹚水,現在不僅路平了,還加裝了休閑座椅,住得太舒心了!”家住機場家屬院的王阿姨坐在新改造的小區花壇邊,向筆者展示手機里的“前后對比照”。作為街道上半年重點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之一,機場家屬院的“變身”,成了轄區民生工作的生動注腳。
上半年,漢中路街道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在經濟穩進的同時,把民生實事做到居民心坎上。其中,機場家屬院改造是街道2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典型代表,項目惠及居民1327戶,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區多年來的“老大難”問題。
“改造前,小區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積水能沒過腳踝,樓下的花壇里全是雜物,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王阿姨回憶道。針對這些問題,街道前期通過“企業家座談會”“兩代表一委員”意見征求會等形式,收集居民關于小區改造的意見建議,其中小區居民反映的“基礎設施老化”“缺乏休閑空間”等問題,被納入重點改造清單。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改造過程中街道積極吸收小區居民意見建議。”小區居民劉建國說,之前有居民反映想增加非機動車充電樁,街道很快就調整方案,在小區角落加裝了帶消防設施的充電樁,“現在充電安全又方便,再也不用把電池扛回家了。”
除了硬件升級,街道還同步推進小區治理提升。依托“街道—社區—網格”三級聯動機制,在改造后的小區建立網格服務點,小區網格員定期上門走訪,收集居民需求,及時解決居民后續生活中的問題,確保改造效果“不褪色”。下半年,漢中路街道將繼續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剩余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同時完善已改造小區的后續管理,讓“老房子”持續煥發“新活力”,讓居民的幸福生活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