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扣 廖斌)“以前修路要封半個月路,出門都很麻煩。現在改晚上微創施工了,白天路全通著,我們種柑橘、賣果子一點不耽誤,還能早點用上天然氣,日子越過越方便!”漢臺區果農李師傅的點贊,正是漢臺區交通運輸局以“三最”服務護航“氣化漢中”民生項目的生動寫照。
自“氣化漢中”項目啟動以來,漢臺區交通運輸局主動扛起服務保障大旗,以“最大范圍保障施工、最快速度審批許可、最小程度破壞公路”為核心抓手,在滿足項目建設需求與守護路產路權安全之間找到最優解——既讓民生工程高效推進,又確保群眾出行、產業發展不受影響,用實際行動彰顯交通部門的擔當與溫度。
為了讓施工方案精準匹配群眾需求,該局將踏勘調研前置,組織骨干力量兩度深入宗營、老君等項目涉及鎮街,沿著規劃路線全線踏勘。經過多輪現場比對與優化,最終形成的方案精準覆蓋項目需求:4條縣道、6條鄉道納入保障范圍,27處橫穿公路管線總長1055米,16處沿公路路肩及路面下埋設管線達3018.9米,34處公路建筑控制區內埋設管線延伸至62446.1米。
同時,該局在審批環節采取“特事特辦”的工作理念,助力“氣化漢中”項目跑出“加速度”。為打破審批瓶頸,主動對接區產投公司、區城管局簽訂三方協議,創新推行“邊施工邊辦理”的容缺受理機制,在守住審批規范底線的前提下,允許企業在承諾期內補全手續,原本需要多部門跑、多環節等的審批流程實現“減時增效”,既保障項目快速推進,又讓政務服務的溫度直抵企業與群眾心坎,成為漢臺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活案例。
“項目要建,公路要護,群眾出行也不能受影響!”區交通運輸局局長戚祎表示。該局嚴格遵循《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堅守“非必要不挖路”原則。在管線路徑選擇上,優先引導施工方避開公路建筑控制區;對確需涉路的路段,反復調整方案,盡量將施工區域設置在路面范圍之外,最大限度減少對公路結構和通行能力的影響。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的多處涉路施工,均未對公路主線通行造成影響,公路完好率保持100%。正如李師傅所說:“路不堵、農活不耽誤,民生工程這樣推進,咱們老百姓打心底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