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過程中,漢臺區以“作風轉變”和“民生改善”為主線,從群眾關心的具體事入手,推動一批民生實事從“紙面”落到“地面”,用“小切口”做實作風建設的“大文章”。
主動服務,破解民生難題。我區變“被動應對”為“主動求解”,推動調研從“大水漫灌”走向“精準滴灌”。通過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建立“區領導包聯+部門蹲點+干部入戶”三級調研機制,各級干部累計開展調研1744次,走訪群眾12.3萬人次,收集民生訴求1.2萬條,現場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夜市擾民等問題904件。新建21個小區黨群服務站、改造5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并創新推出“社區合伙人”機制,引入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在服務站提供水電維修、法律咨詢等便民服務,實現“小事不出小區”。
精準施策,優化服務效能。聚焦企業群眾辦事痛點,創新“青松工作室”服務品牌,提供審前指導、上門服務,惠及企業500余家。醫療領域全面取消門診預繳金,推行“潮汐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及檢驗結果互認,人均節省就診時間3.5小時,累計節約醫療費用70余萬元。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整改市容環境問題445個,規范經營行為2100余起,有效治理水污染和揚塵。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零工市場19個,開展免費技能培訓2000余人次,通過特色勞務品牌帶動就業7000余人。
健全機制,鞏固提升成效。通過人大代表票決確定區、鎮兩級民生實事200余項,超八成已完成,確保民生實事常態長效。創新實施“民生實事報賬會”制度,主動向群眾報告進展、接受評議,滿意度達95.5%。將12345熱線作為轉變作風的“風向標”,構建12345熱線“線上+線下”高效處置閉環,建立“即接即派、限時辦結、穿透回訪、現場核查”機制,重點訴求響應縮至1小時內,辦結周期平均縮短1.5天,問題解決率和群眾滿意率均升至94%以上,形成長效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