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漢中市中山街小學成功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作為一所百年名校,中山街小學如何讓文明成為學生們的自覺習慣,讓“五育”并舉與文明風尚交織出亮麗的育人圖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該校一探究竟......
紅色傳承 打造文明育人校園文化
中山街小學始建于1915年,擁有110年歷史的區直小學。學校占地面積7404平方米,現有40個教學班,學生2059名,教職員工121人。學校借助百年老校紅色底蘊打造的“國學經典 紅色傳統 漢字書寫”校園文化,彰顯健康向上、積極奮進、勤學篤行的師生風貌和校園氛圍。在書香校園建設中,中山街小學探索出13334閱讀模式,合力打造“中山星悅·快樂閱讀”共讀品牌,在小書房、小書童、悅課程、AI閱讀等閱讀系統構建中,形成“中山愛閱讀 書香潤未來”的閱讀生態。
“每次閱讀活動我都參加!在這里可以扮演角色體驗故事情節,感受角色的情感,讓我在閱讀中找到更多的快樂。”四年級八班李芃然說。
志愿同行 培育文明社會新風尚
“我知道!礦泉水瓶是廢塑料,應該扔進‘可回收物’這里。”星星志愿者服務隊隊員伍俞熹興奮地說。小小志愿者們走進公園,化身“環保小衛士”,在老師的帶領下撿拾垃圾、發放宣傳手冊,用通俗語言解答游客疑問,讓垃圾分類知識從書本走向生活。
伍俞熹所在的“星星志愿者服務隊”,是學校依托少先隊大隊部、動感中隊,與鐘樓社區聯合建立志愿者服務站,參與開展社區服務、環保行動、公益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同學們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了解國情民情,在社會服務中傳播文明理念,在實踐過程中提升主人翁精神和社會責任感。2022年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榮譽稱號,學校五(3)“向日葵”中隊被全國少工委命名為2023年度全國紅領巾中隊。
.jpg)
社團綻放 思政 +”模式助力成長
每天下午兩節課后,學校六大類73個社團集中開展活動。同學們卸下課業負擔,或在體育場揮灑汗水,或于書法教室揮毫潑墨,在喜愛的文體活動中張揚個性、培養志趣。這源于學校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學校積極探索“思政 +”育人模式,將“小課堂 大思政”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與“行走的德育課堂”相結合,從教室引領的課堂教學到學生自主調研確定活動主題,從課堂學習到社會實踐,將紅色基因厚植學生幼小心田。
“社會實踐課上,老師帶我們去了古漢臺,我們也體驗了一把‘小小講解員’,為外地游客講解、推介家鄉,特別有成就感。”四年級八班冉雨萌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學到了歷史知識,也是對自己口才和膽量的一次鍛煉。
.jpg)
文化提質 打造安全文明綠色校園
學校三棟教學樓的外墻、走廊、橫梁及立柱上,所見之處皆是文化的印記,涵蓋國學經典、紅色傳統、漢字書寫、廉政文化等元素,讓整個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氣息……
培養有情、有智的中山少年,不僅在課堂與活動,更在無聲的空間細節中。學校依托空間資源打造“中山啟智 智慧行遠”文化品牌,讓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內建筑及文化長廊,發揮環境育人功能;結合“國學經典”文化,設置《三字經》《弟子規》等文化標識,營造特色樓道文化;此外,對文化宣傳欄進行動態更新,每月更新“新時代好少年” 事跡專欄,讓宣傳欄成為育人的隱性課堂。
“‘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是對學校全體師生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肯定,是榮譽也是責任。從書香課堂到多彩社團,從文明育人的氛圍營造到‘五育’并舉的創新實踐,文明的觀念和行為已經在校園深深扎根。”漢中市中山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葉畢玉說,下一步,學校將堅持將黨建引領貫穿到文明校園創建全過程,努力培養有中國品格、有世界眼光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