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轉角處的折疊椅成為老人們的“臨時驛站”,社區共享廚房飄出的飯菜香則凝聚起鄰里的溫情,漢中市漢臺區鑫源街道江南小區黨群服務站用兩處巧思破解了老舊小區老人的日常難題,一場以“適老化”為名的改造工程正悄然改變著社區老年人的生活圖景。從“能用”到“好用”,從“將就”到“講究”,將“養老”變“享老”,讓溫暖觸手可及。
黨建引領:瞄準老人“急難愁盼”
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許多老舊小區老年人聚居,“爬樓難”“吃飯難”成為他們日常生活最突出的問題。翠屏路社區江南小區黨群服務站通過日常走訪和網格員排查,精準掌握了老年居民的需求痛點。經過反復研究,決定推出“共享廚房”和“愛心座椅”兩個創新項目,切實解決老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社區黨支部在資源整合、動員群眾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協調物業、業委會和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形成了“黨組織引領、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為老服務新格局。
共享廚房:小餐桌凝聚大溫情
這里不僅是老人的“暖心灶”,更是鄰里互助的“溫情站”。老人們可以在這里辦生日宴,也可以AA制“搭伙做飯”,社區的一些大型活動,比如端午節的“粽子宴”,重陽節的“包子宴”也在這里舉辦,共享廚房開放以來累計開展6次大型活動,小型聚會30余次,參與超1500人次。共享廚房采取“三共”運行模式:成本共攤(用水用電社區補貼,食材AA制或者自備),空間共用(提前2天預約,到社區報備),成果共享(將盈余飯菜給困難老人送上門)。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問題,更為他們提供了社交平臺。通過一起烹飪,老人們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減輕了孤獨感。
愛心座椅:小設施體現大關愛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鑫源街道和翠屏路社區經過實地勘察和民意征集,最終選定了一款安全、便捷、不占空間的折疊式愛心椅。它采用高強度材質,承重力強,用時輕輕放下,不用時貼合墻面折疊,絲毫不影響樓道通行和消防安全。這些安裝在樓道轉角處的折疊椅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中途休息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因爬樓疲勞導致的跌倒風險,成為社區里最溫暖的“歇腳港灣”。社區負責人韓海表示,“安裝愛心座椅是我們響應居民訴求、推進‘為民辦實事’的微觀體現。未來,我們還將繼續關注此類‘微空間’的改造升級,持續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同時,社區也呼吁廣大居民能夠愛護公共設施,正確使用,輕拉輕放,共同守護這份轉角遇到的溫暖與文明。
如今,江南小區的老人們常說:“以前下樓怕摔跤,現在轉角有椅靠;從前吃飯冷清清,如今廚房熱騰騰。”這方寸之間的適老化改造,不僅讓折疊椅“轉”出了安全保障,更讓共享廚房“煮”濃了鄰里深情。當“臨時驛站”的燈光照亮晚歸老人的歸途,當“團圓餐桌”的歡笑驅散獨居生活的孤寂,鑫源街道正用行動詮釋——適老化改造不是冰冷的設施堆砌,而是讓每一份晚年需求都被溫柔接住,讓每一寸社區空間都流淌著“享老”的幸福溫度。
(來源 華商網)